本周国储直属库二轮收购任务临近尾声,此轮收购仓容有限,且收购价格也接连下调,对现货市场的支撑作用不大。由于销区市场走货慢,部分贸易商一边随购随销,一边将手中持有的一部分新豆豆源送往国储库点消耗。
近期国内阳性病例不断增多,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居民外出消费意愿不高,餐饮业恢复情况一般,产销区之间收购、运输的劳动力资源不足,大豆终端需求未见好转。
本周盘面持续震荡下行,跌破5200,在5150附近徘徊。从本周的情况来看,春节节前市场或将延续弱势,期现价格有持续下行风险。中长期来看,增产压力已向节后传导,而随着春节后气温的升高、农户的春耕开始,大豆也将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盘面持续承压运行。
(相关资料图)
本周国储直属库收购价格无明显变动,但本轮收购也进入尾声。收购价格自本轮收购开始每周都有所下调。截至本周,39(39.5)及以上蛋白大豆的最高价格为2.9元/斤,低蛋白大豆最低价为2.73元/斤,整体下调幅度0.025-0.13元/斤。
本周中粮天兴、华粮克山、华粮海伦等大型贸易主体均下调收购价0.01元/斤,且不收购38以下蛋白大豆。39(39.5)及以上蛋白大豆的价格在2.7-2.85元/斤,38-38.5蛋白大豆在2.655-2.745元/斤,高低蛋白价差分化明显。本周黑龙江各地区的净粮收购价也经历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在60-100元/吨,截至本周五,39及以上蛋白大豆净粮收购价在5420-5540元/吨区间。
国储收购价整体来看仍然要高于大型贸易主体与黑龙江地区净粮收购价,因此部分贸易商选择将现有的新豆豆源送至国储库点,同时对新豆收购保持谨慎,避免价格进一步下跌风险。
12月国储“拍陈入新”持续,本周共进行2次拍卖,流拍1次,成交1次,成交率25.27%,成交的是2018-2020年份的陈豆,成交均价5466元/吨,较上一周下调近100元/吨,同样反映出当前终端需求市场疲弱,竞拍主体不愿高价购入陈豆销售。同时由于陈豆蛋白品质高于多数新豆,使得部分蛋白加工企业考虑选择通过国储竞拍接货,不打算采购新季大豆。
当前国内阳性病例数量不断上升,各地将在不久后迎来感染高峰。大多数居民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外出消费意愿不强,而许多餐馆、菜市场等也因经营者“变阳”而停业。此外,大豆产销区之间运输需要的司机等劳动力资源同样缺乏,大豆走货速度缓慢,终端需求不增反降,春节节前备货预期难以兑现,现货价格不断回落。
本周空头继续增仓,盘面震荡下行,01、03、05合约维持Back结构。截至本周五,主力2305合约跌破5200,在5150附近徘徊,本周内最高价5278,最低价5127,跌幅-1.98%,振幅2.88%,持仓量17.83万,较上周新增1.68万手。01合约等待交割,目前在5350附近,较交割标准大豆(39蛋白)的现货价格有一定差距,而38及以下蛋白大豆现货价格约在5300-5400,即使以交易所规定的最低标准贴水160交割,仍高于盘面价格,从期现回归的视角看,现货价格仍有回落空间。
当前国产大豆短期内的驱动力量落在了需求端,而近期期现价格的不断回落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的悲观预期。整体来看,大豆市场依然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一方面,终端需求依然没有起色,国储后续的退出将使得需求端的驱动更弱。另一方面,大豆增产压力向后市传递已是事实,节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大豆将迎来季节性消费淡季,而面对不断下行的现货价格,节后还可能会出现农户集中售粮的情况,使得大豆价格回落风险更大。
文章转自中信建投期货研究院,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