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2022年仅剩最后一个月,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环境均呈现改善迹象。类兴亮分析,国内方面,疫情防控与地产产业链均迎来了趋势性的变化,宏观经济会显著回暖,很多行业会出现供不应求,与今年相比或将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叠加今年的低基数,明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比例会大幅提升。
国外方面,欧美加息缩表的紧缩性货币周期走向末端,虽然关于结束的具体时间有很多分歧,但是无论市场还是学界,普遍认为程度最高、药劲儿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
将视线拉回到A股市场,就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来看,沪深300指数的PE已接近2018年底的水平,主板的估值,无论从历史纵向比较还是与国外横向比较,均处于比较低的估值水平。
就资金面来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2019、2020年两年抱团茅指数与宁组合,两年时间相关白马股、赛道股大幅上涨,实现了业绩与估值的双击。但随着抱团加深,估值偏高,2021、2022年两年时间逐步瓦解消化,类似医药、白酒等抱团板块经过大幅调整,龙头股大都回到历史估值水平的中下游水平,上一波机构牛熊基本走完,市场即将迎来新一波轮动。
总体而言,类兴亮认为,要积极看待2023年的投资机会,当前临近年底,由于机构排名博弈,今年涨幅大的板块还是要谨慎,技术上看大盘突破3150平台位置后属回踩确认,整体反弹趋势良好。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仍处于估值洼地,建议继续积极关注低估值、顺周期板块,比如央企蓝筹、地产龙头、白色家电、金融、有色、化工等。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资讯仅供参考。上述所列示上市公司仅陈述其与该事件相关,不作为具体推荐,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