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棉花估值正在经历大幅修复:
1、内外棉花价差的大幅修复,该价差已经回到新疆法案生效以来的波动区间高位;
(资料图片)
2、USDA对22/23年度中国棉花消费量的逆势预增,2月月报中,全球棉花消费量延续下修趋势,从22年2月首次预估的2757.7万吨已经调降至2409.4万吨,主要原因在于欧美发达经济体增速下行的背景下纺织服装消费正在经历骤降,反观USDA对中国棉花消费的预估,自12月防疫政策优化以来首次上调10.9万吨至783.8万吨。
复苏预期面临现实考验
国内纺织服装需求复苏预期的炒作正在以棉纺织成品提价的失败而告一段落。价格的试探性上涨并没有得到市场回应,棉纱、坯布实际成交逐渐走淡,主要原因在前期信心驱动下的原料补库并没有等到订单的落地,产业端心态开始转向谨慎。
弱现实暴露真实消费倾向
尽管春节期间服装零售的表现确实激发了市场对于服装复苏预期的认可,但国内服装零售消费的高点,仍定格在2017年,而在此后,服装社零数据一直没有突破2017年的天花板水平。这或许说明,对于服装内需的增长趋势分析上,我们应该淡化防疫政策优化带来的利好。所以受制于天花板效应的存在,国内服装零售大概率依然是以平稳复苏的节奏为主。
亮点有限的市场年度
1、本年度新疆棉增产预期进一步兑现。节后皮棉加工、公检进度继续追赶。而根据一线调研,南疆轧花厂尚有部分籽棉待加工。截至2月17日,22/23年度新疆皮棉公检517.54万吨,较20/21年度(新疆皮棉产量历史峰值)同期落后4.86%,且目前每日公检进度保持在3万吨的速度以上。
2、就纺织服装外贸形势而言,市场蛋糕继续缩小,且份额呈现较为不均的分配。海外经济的衰退,伴随着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巨大博弈冲突,以新疆棉为交易、需求主体的中国棉纺产业深陷其中。在外贸形势改善之前,仅靠温和复苏的国内纺织服装消费难以逆转本年度国内供大于求的棉花市场格局。
当前美国批发商服装市场处于主动去库周期,尽管库存增速正在进一步放缓,但目前库存量维持高位,主动去库的动力还将延续,进一步遏制美国服装批发商进口需求的增长。
反转动力来自供给收缩
本年度全球棉农种植收益呈现普遍性的下降。为下一年度市场供给收缩埋下伏笔,这是目前市场中确定性较高的逻辑。相关机构均对下一年度的棉花种植意愿给出下滑的判断。
思考&结论&策略
新疆棉呈现供应宽松、消费复苏乏力的事实,但目前的期现结构适合贸易商接货,且纺织行业库存结构偏健康,适当下跌刺激拿货意愿,且在今年商品市场情绪偏乐观的情形下, 投机势力的做多力量偏强。若宏观、疫情没有利空出现,短期下跌空间有限,价格在中短期内处于震荡区间徘徊。
偏弱的现实背景下,郑棉只能凭借更超预期的国内消费去突破前高。而多头的期待可能落脚在下一年度的供需上,全球棉农种植收益下降、种植面积收缩、产量下降是一条较为确定的行情发展线路。
策略:区间波动对待,逢高沽空近月05合约,逢低布局01合约多单。
文章为转载,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