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原油价格实现两连跌,其中WTI5月合约收盘下跌1.87美元至77.29美元/桶,跌幅为2.36%。布伦特6月合约收盘下跌2.02美元至81.10美元/桶,跌幅为2.43%。SC2306以558.7元/桶收盘,下跌13.1元/桶,跌幅为2.29%。主要是因为市场担忧加息拖累经济走弱,抵消了库存下降的利好。
(资料图片)
短期来看,压力因素包括:利多事件情绪逐渐消化、前期跳空高开缺口技术回补、炼厂开工高位成品油利润回落。支撑因素包括:中国经济和油品需求逐步恢复、美国汽柴需求同比由负转正、OECD高频油品去库由累库转去库。
中期来看,压力主要来自海外经济衰退预期对油品需求的抑制;支撑来自五月欧佩克减产落实后实质供应减量和未来继续扩大减产的的可能性。
在供需双弱背景下,后期重点关注需求变量。目前对海外经济衰退预期较高,若兑现将对油价形成下行压力;若高于预期则上行空间仍存。
价格方面,欧佩克宣布减产决议情绪消化,原油价格进入震荡区间的下行调整波段。五月减产正式实施后,如果油品库存能维持去化,油价或再迎上行波段。
油品供需进展:
供应端,俄罗斯和欧佩克扩大减产,美国石油钻机数回落,二季度原油供应预期下调。4月2日俄罗斯宣布将3月开始的主动减产50万桶/日延长至年底。能源部长称3月原油产量环比减少约70万桶/日。4月首周,俄罗斯原油海运出口大幅减少124万桶/日至289万桶/日,接近年初以来最低水平。第二周出口回升约54万桶/日至343万桶/日。后续重点关注俄罗斯和欧佩克的减产兑现情况。在前期消息面推升油价跳涨后,目前对减产执行度存在一定疑虑。如果后续供应数据能出现实质下降,将加强对原油价格的支撑。
需求端,中国原油进口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美国汽柴油表观需求同比增幅由负转正。后续工业油品需求仍存修复空间。2023年3月,中国原油加工量/进口量/产量6329/5231/1818万吨,同比+8.8%/+22.5%/+2.4%。加工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进口量仅次于2020年6月的5318万桶/日。
库存端,去年下半年以来OECD油品库存持续积累,短期已经转为去库,若能持续将提振原油供需估值。
操作策略:
减产未兑现之前,市场回归现实基本面,供应端承压,裂解走弱显示需求疲软迹象,油价上行动能不足,重新跌回前期震荡区间。短期预计继续向缺口处靠近,操作上,稳健者在600的卖权继续持有,激进者期货空单持有。
免责声明:
以上分析观点均仅供参考,本人对分析观点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买卖方向。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