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久期财经讯,3月16日,惠誉在一篇最新的报告中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从新能源汽车(NEV)延伸到传统内燃机车(ICEV)领域,并且这一趋势不断升级并可能会持续到第二季度,或将侵蚀2023年整个汽车价值链的盈利能力。未来几年,大众市场合资企业(JVs)的品牌形象可能会减弱,内燃机车行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会持续下降,被边缘化的合资企业品牌或将退出市场。
鉴于消费者需求低迷、来自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竞争加剧以及旧排放标准车型的去库存,大众市场的头部合资企业从3月初开始为其内燃机车购车者提供巨额短期补贴。最引人注目的是湖北省政府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ngfeng Motor Group Company Limited,简称“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A/稳定)提供的联合补贴。这些优惠包括每辆车补贴最高9万元人民币,占入门级雪铁龙C6标价的40%以上,但仅限于在湖北当地购买,该补贴计划将于3月31日结束。到3月中旬,大多数头部大众市场合资企业都发布了截至3月底的促销计划,其中部分得到了地方政府额外提供的消费激励措施。
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声称,促销只是限时活动,但惠誉预计,由于社交媒体的广泛报道,中国消费者将预期内燃机车价格下调。潜在买家的观望态度,加上比亚迪等新能源品牌的降价反应,可能会进一步降低短期内人们对内燃机车的购买意愿,给OEM带来压力以将价格竞争延长到3月底之后。传统OEM(尤其是大众市场合资企业)及其经销商也面临压力,在2023年7月1日“国六B”排放标准正式生效之前清理库存。上一轮排放标准升级(2019年年中生效)导致经销商在2019年第二季度大幅折扣,并扭转了汽车销售的季节性。
激烈的价格竞争可能会扰乱内燃机车的现行价格体系,挤压大众市场合资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此举仍可能加快它们向新能源汽车的过渡进程,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利润率较低,前期投资也很大。大众市场合资企业在中国的电气化方面长期落后,自2022年以来面临着来自经济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直接竞争。
不断升级的价格竞争也可能促使中国中低端电动汽车制造商与特斯拉(Tesla)、比亚迪(BYD)等领先电动汽车品牌以及大众市场合资企业的内燃机车展开正面竞争。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较弱、成本状况较弱的独立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面临更高的市场份额损失和利润率压缩风险,而那些没有良好外部融资能力的制造商可能在未来一到两年面临生存挑战。
价格竞争对整个行业盈利能力的侵蚀可能会分摊到汽车制造商(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和经销商头上。汽车价值链各细分市场的集中度或将上升,头部企业将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技术和成本优势以及与上下游的议价能力,而边缘参与者可能会遭遇不断上升的亏损风险,甚至退出市场。
惠誉相信,尽管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仍在短期内波动(截至2023年前两个月的渗透率为29%),但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持续上升,汽车制造商战略性地加快向新能源汽车的过渡的长期结构性转变将保持不变。
在特斯拉1月初降价引发新一轮新能源车价格竞争后,内燃机车连续5年销量下降,相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其销量将在2023年前两个月进一步恶化。在2023年前两个月,内燃机车的零售量同比大幅下降30%,而新能源汽车的单位销售额增长则放缓至23%(2022年:90%)。在严重依赖大型合资企业内燃机车销售的头部车企中,东风集团股份的乘用车交货量在2023年前两个月同比大幅下跌51%,降幅大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China FAW Group Corporation,简称“中国一汽”,A/稳定)的31%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AIC Motor,简称“上汽集团”,600104.SH)的3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