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期财经讯,3月8日,穆迪将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Sino-Ocean Group Holding Limited,简称“远洋集团”,03377.HK)的公司家族评级(CFR)从“Ba2”下调至“Ba3”。
与此同时,穆迪还将下列评级进行下调:(1)Sino-Ocean Land Treasure Finance I Limited、 Sino-Ocean Land Treasure Finance II Limited及 Sino-Ocean Land Treasure IV Limited发行债券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a2”下调至“Ba3”,上述债券由远洋集团提供担保;(2)Sino-Ocean Land Treasure III Limited发行的次级有担保永续资本证券的评级,从“B1”下调至“B2”,该证券由远洋集团提供次级担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展望仍为“负面”。
穆迪副总裁兼高级分析师Cedric Lai表示:“评级下调反映出远洋集团的独立信用状况恶化,这是由其疲弱的经营业绩、低利润率和财务灵活性下降造成的。”
该公司持续使用内部现金和出售资产筹集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导致其财务灵活性降低。
“负面展望反映了穆迪的担忧,即远洋集团的信用指标和流动性缓冲将在未来12-18个月减弱,”Lai补充道。
评级理据
穆迪预计,未来12-18个月,远洋集团的毛利率将从2022年上半年的18%降至12%-13%左右。该公司为支持合同销售额提供了价格折扣,这将对其利润率构成压力。该公司的平均销售价格在2022年和2021年分别下降了8%和10%。
考虑到远洋集团的产品结构和较小的土地储备,穆迪预计该公司的合同销售额在2023年将同比下降10%,至9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2022年下降了26%,至1,000亿元人民币。销售额的持续下滑将削弱该公司未来12个月的现金流和信用指标。
因此,其EBIT/利息覆盖率将在未来12-18个月内从截至2022年6月前12个月的2.9倍下降至2.0 -2.1倍,而其债务/EBITDA之比将从同期的6.8倍上升至8.3 -8.5倍。这些预测(相对于Ba3评级水平而言较弱)包含了穆迪对该公司营收预估下降和毛利率下降的预期。
不过,穆迪预计远洋集团将在未来12至18个月保持充足的流动性。该公司已于2022年12月发行了13亿元人民币的在岸债券,并通过处置其在远洋成都太古里50%的股权筹集了55.5亿元人民币。这些收益将有助于偿还公司部分到期债务,包括将于2024年6月底或之前到期或可回售的约140亿元人民币在岸债券。
远洋集团的Ba3 CFR包括其独立的信用状况和一个子级的评级上调,这反映了穆迪预计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02628.HK,601628.SH,持有其29.59%股份)会继续在必要时向其提供财务支持。该观点亦考虑了中国人寿“A1”的保险财务实力评级以及其曾经通过认购远洋集团发行的债券向该公司提供帮助所体现的强大支持能力。
远洋集团的独立信用状况考虑了其在房地产行业的长期运营历史、专注于中国一线城市的运营,以及其房地产投资组合带来的稳定的经常性收入贡献。其独立信用状况也受到公司销售和财务指标疲软以及财务灵活性降低的影响。
远洋集团的高级无抵押债券评级不受从属于运营公司层面债权的影响。尽管远洋集团是一家控股公司,但穆迪预计,中国人寿对远洋集团的支持将通过控股公司而非直接流向其主要运营公司,从而缓解结构从属关系可能导致预期损失的潜在差异。
在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因素方面,穆迪考虑了以下因素:(1)股东实力强并占有董事会席位;(2)公司需根据香港联交所对上市公司的《企业管制守则》的要求披露重大关联方交易;(3)有多元化的董事会和4个特别委员会来监督公司的运营。
可能导致评级上调或下调的因素
如果该公司的销售额持续下降,流动性进一步减弱,或者该公司进行激进的债务融资收购,从而恶化其关键信用指标,例如EBIT/利息之比下降到2.0倍以下,债务/EBITDA之比上升到8.5 -9.0倍以上,穆迪可能下调评级。
如果穆迪进一步降低中国人寿对远洋集团的支持评估,穆迪还可能会在不降低该公司独立信用状况的情况下下调其评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1)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人寿将减少对远洋集团的持股;(2)降低远洋集团对中国人寿的经济和战略重要性。
鉴于其展望为负面,未来12个月不太可能上调远洋集团的评级。
但是,如果远洋集团能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经营业绩,并在行业下滑的过程中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和严格的财务管理,穆迪有可能将展望调整为稳定。
支持稳定展望的信用指标包括EBIT/利息之比持续高于2.3倍,债务/EBITDA之比持续低于8.5倍。
远洋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房地产开发商。公司专注于开发中高端住宅物业、写字楼及零售物业。截至2022年6月底,该公司在主要位于中国的62个城市拥有约495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