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1月,一些民营企业 (民企) 在其本地业务记录中披露,监管部门相关实体已持有其部分主要子公司的少数股份。这些企业均为科技等战略性产业中的龙头企业。
此类事件将对上述企业产生的信用影响不一,因为这有助于其更好地遵守和满足监管政策要求,从而降低监管不确定性。此外,民企可以通过与国企或政府相关实体的关系从以下部分或全部方面获益: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竞争优势以及增强市场地位。但是,这些企业也将面临如何平衡政府目标与其他股东利益以及整合企业文化的挑战。
根据中国政府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企和其他政府相关实体获准、甚至被鼓励参股民企或全面收购符合商业利益的民企。收购通常会得到国企所属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当所涉及的民企能够增强该国企的市场地位、实现价值链的完整性或者其业务专长符合国企的核心业务或战略时。
同时,由于存在上述优势,民企也有让政府相关实体入股的积极性。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Ba3/稳定) 是一个表明民企从国企入股中受益的良好范例。因其最大股东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Baa1/稳定) 的财务支持,绿城的信用质量得到改善。
然而,民企将需平衡政府目标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并整合其与政府相关实体的企业文化,而民企与政府相关实体的文化显然存在差异。双方在这一过程中能否保持惯常的创业和创新文化,并挽留优秀人才仍具有不确定性。
此外,对于民企而言,政府和政府相关实体的实际控制可能推高治理风险敞口,因其业务和财务战略可能会受到股东的重大影响并需作出调整,尤其是这可能会增加董事会结构、政策和程序风险敞口。我们认为,独立董事占多数的结构均衡的董事会以及良好的财务审慎和业务执行记录可以缓解此类风险。我们将继续跟踪这方面的事态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