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财经 > 正文

当前短讯!理清投资中的“认知偏差”

发布时间:2023-04-10 10:11:27        来源:上甲数据

白鹭立雪,愚者见鹭,聪者见雪,智者见白。

最近,重温电视剧《天道》,丁元英有句台词让我印象很深:我现在已经不和别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和人出生、教育和经历都不一样,必然会造成三观、认知的不同。

所以在《天道》里,丁元英从来不和人争辩不去解释他所做的一切。

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你讲道理。

价值观不同、见识不同、立场不同、格局不同的这四种人,这些因素造成的每个人的认知是千差万别的,对于这样的他甚至不愿沟通。

而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的认知问题也有很多。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我们通过外界的事实、可能性、对结果的预测、情绪等信息的获取,在头脑里加工处理,或偏情感的,或偏推理的,从而得出决策结论,指导行动。

大脑会选择走捷径的方式来降低信息分析过程的复杂度,心理学上称为“启发式简化”。

这些捷径使大脑可以在完全吸收消化现有信息之前就给出一个大致的结论,这些捷径普遍有“代表性”和“熟悉度”。

然而这些捷径也会让我们难以正确分析新的信息,因此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1)投资上,就容易产生 “外推法偏差”,这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第一个投资偏差,它是一种认知上的偏差。

它是指很多人会倾向于将股票、期货等市场的收益外推到将来,相信过去代表了未来的表现。

有些人可能比较凭感觉,有些人可能会进行一些大脑的研究和思考。

不管个体如何,从整体市场来看,事实上大部分人在市场表现好的时候,会变得更加激进,而当市场低迷时,人们又会变得消极。牛市时大多数人入场,熊市时大多数人割肉离场。

如果你是经常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来进行新的投资,而不是做新的研究,那很可能会产生这种以偏概全的外推法偏差。

(2)决策方面的投资偏差“处置效应”

很普通的一个例子:假如现在急需用钱,你手中分别有盈利10%的期货A合约和亏损10%的期货B合约,你会卖掉哪知呢?

大多数人会卖掉A,而保留B持仓。研究发现大部分投资者往往会过早套现盈利的股票或者基金,而一直持有亏损的股票或者基金,这被称为“处置效应”。

人们对盈利和亏损的处置是不一样的,大家都偏好确定的利润,而对于已出现的亏损则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是厌恶做一些让自己懊悔的事情,而喜欢做一些感到自豪的事情,这是人性的特点。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3)使处置效应更加复杂,是一种叫“参照点漂移”的心理状态,它往往又会产生 “认知失调的偏差”。

2008年有个“武昌女期民投资期货半年从4万赚到1450万”的期市神话。通过重仓豆油,并且在杠杆最大化的加持下,快速成为千万富翁。

随后行情出现剧烈的震动,豆油价迅速跌停,其账户保证金不足而被强行平掉了一些仓位,而且这时很多媒体都报道过她了,碍于面子,也不愿意主动平仓。所以她错过了最佳的平仓机会,后面豆油无量跌停,想平仓也平不了了,由于仓位过重,其巨大的账面盈利瞬间化为乌有。最终,她的账户保证金只剩下了不到5万元,回到了起点。

它让我们看到人的贪婪被“参照点”一点点抬高,我们通常也会自然地有这种感受,最初你赚30%,当市场下跌利润回吐到10%时,我们就会不甘心,想着回到30%时我再赎回止盈。

但事实上,此时仍然是赚钱的,只是参照点已不在是0,而是漂移到了最高市值时的点位,让人心里产生不平衡、不甘心和后悔的心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心理预期的稳定,理性看待收益波动很重要。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文中信息所造成的损失或引致法律纠纷,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