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时代,保密与密码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也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农发行浏阳市支行从法律常识、风险场景和实用技巧三方面,带您了解如何筑牢信息安全的“防火墙”。
一、保密法:公民必须知道的核心要点
1. 什么是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仅限特定人员知悉的事项。例如:国家重大决策、国防部署、尖端科技进展等。
2. 国家秘密的密级与期限
密级划分:绝密、机密、秘密。
保密期限:绝密一般不超过30年,机密20年,秘密10年(特殊情形可延长)。
3. 公民的保密义务
根据《保密法》,任何公民不得有以下行为(部分列举):
非法获取、传递或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通过普通快递、社交软件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涉密信息;
在私人聊天或公开网络平台谈论涉密内容。
二、密码安全:从个人账户到国家安全的“隐形护盾”
1. 密码的作用与风险
保护对象:个人隐私(如银行账户、社交平台)、企业数据(如客户信息)、国家机密(如政务系统)。
常见风险:弱密码(如“123456”)、公共WiFi窃听、钓鱼网站诱导输入密码等。 2. 强密码的设定原则
长度优先:至少12位,混合字母、数字、符号;
避免规律:不重复使用密码,不与个人信息(生日、姓名)关联;
定期更新:每36个月更换一次,尤其重要账户。
3. 技术防护手段
双因素认证:登录时需密码+手机验证码/指纹等;
加密工具:使用加密通信软件、加密硬盘存储敏感文件;
防钓鱼技巧:不点击陌生链接,核对网址域名是否官方。
三、日常场景中的保密与密码安全实践
1. 家庭场景
避免在家庭群聊中转发工作文件(可能含敏感信息);智能摄像头、路由器等设备设置高强度密码,定期检查登录记录。
2. 办公场景
涉密文件不通过微信、QQ等社交工具传输,改用专用加密渠道;离开电脑时锁定屏幕,防止他人窥探。
3. 公共场景
不在咖啡馆、机场等公共场所处理涉密工作;使用VPN接入公共网络,避免数据被截获。
保密与密码安全是全民责任。无论是国家秘密还是个人隐私,都需要我们以法律为纲、以技术为盾,从日常细节入手,共同维护信息安全。筑牢防线,人人有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