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巡礼
聚焦“1+9”政策体系
“以前身体不舒服想做个针灸,去最近的卫生服务中心也要步行20分钟,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很不方便。现在下个楼就可以做针灸,还有专业的医生坐诊,真是太好啦!”近日,海北街道办事处东山北社区居民刘丽霞在小区内的健康驿站做完针灸治疗后开心地说。
近年来,我市积极将健康乌海建设融入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1+9”政策体系中,通过建立优质高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打造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高地,不断提升健康影响因素干预能力、强化重点疾病防治能力建设、拓展和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并在全国健康城市评价中排名自治区第一,获评自治区健康城市建设样版市,推动健康乌海建设迈入新阶段。
为持续提升全民健康生活水平,我市大力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采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毗邻相建,或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派医护人员入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方式,将医养结合服务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依托打造的多个“健康驿站”,为老年人开展嵌入式长期跟踪的健康服务,实现了“居民不动、医护动”的服务模式,满足社区居民就近、及时、方便地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
以不断发展医养服务模式为抓手,大力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目前,市职业病防治院已转型为医疗养老院、海南区人民医院已打造医养结合综合楼,宜和老年公寓医养结合型机构二期建设项目已竣工。采取“2+1”模式,即1家综合医院和1家基层医疗机构与1家养老机构或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合作共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保健咨询等健康服务。通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毗邻相建,或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派医护人员入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方式,使社区老年人享受到方便可及的医疗服务。同时,扎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指导等医疗保健服务,探索开展“家庭病床”、“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行动不便或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等医疗服务,大力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幼有善育事关千家万户和城市未来。我市大力推进托育服务工作,加大托育机构建设力度。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申报乌海市妇幼保健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3个公办托育建设项目,拟新增托位400个。同时,鼓励支持条件允许的幼儿园、早教机构提供托育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托育机构18所,托位1379个,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2.46个。
我市大力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软硬实力,持续加强艾滋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2022年全市盐碘、儿童尿碘、孕妇尿碘、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的监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要求,全市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人群碘营养总体保持适宜水平,市职业病防治院已加挂内蒙古自治区职业病防治院第三分院牌子,三区尘肺病康复站覆盖率已达到100%。
持续强化癌症防治工作力度,确定乌海市妇幼保健院为市级“两癌”筛查项目质控中心,推进“两癌”筛查标准化实施,为全市35-64周岁常住农区妇女和城镇低保家庭妇女开展免费“两癌”筛查,促进妇女“两癌”早诊早治。除此,市蒙医中医医院《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和预警新技术的研发与临床验证》科研课题已获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2022年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第二批项目,通过中医“治未病”干预,有效推进我市医疗逐渐从治“已病”向治“未病”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