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即刻 > 正文

众和:2月金融板块净融资规模近半年来首次转正,自贸区离岸债渐成发行主力品种 环球新动态

发布时间:2023-03-07 15:13:10        来源:智通财经网

核心观察及洞见:


【资料图】

(一)海外债一级市场方面,自贸债汇率、利率优势显著,渐为境外债一级发行的主力品种。2月地产债发行数量及规模同比有所增加,但境内房企仅有万达一家在无备证情况下成功完成债券新发,反映在近期监管利好政策频出的背景下,中资地产债一级市场融资存在一定边际改善,但对于绝大多数房企海外债融资功能仍尚未恢复,后续利好政策是否有持续性实质影响仍有待观察;2月中资城投债发行只数及规模同比有所增长,但环比仍维持下降态势,其中7只中长期自贸区离岸人民币债发行起息,只数及规模占比均维持高位,离岸人民币成本优势持续显现;中资金融债2月发行只数及规模同比环比均上升明显,净融资规模近半年来首次转正;受地产债影响,2月中资民企债发行只数规模仍保持低迷,净融资规模下降幅度仍保持高位;2月备证海外债发行量环比有所下降,重庆三峡银行首次亮相海外债备证市场,备证下美元债发行票息维持高位,离岸人民币债保持稳定。

(二)海外债二级市场方面,2月美债利率持续上升,10年期美债较上月末上涨了40bp;受美国CPI数据公布等因素的影响,中资美元债指数小幅回调;2月建业地产、绿景、华南城、广汇汽车协鑫新能源等主体个券涨幅居前,希慎兴业、南丰国际、九鼎集团、远洋集团等主体个券跌幅较大。

(三)自贸区债在审批、成本、用款等方面优势明显,建议发行人可积极筹划申报。自贸区债是目前政策较为鼓励的一种创新金融工具品种,中长期自贸区债由国家发改委比照境外债管理,存量批文可以直接转化使用。自贸区外债鼓励发行离岸人民币,发行人可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除此之外,美元利率目前仍处于高位运行,目前总体发行成本较高,而离岸人民币相较外币具有较大成本优势,去年以来发行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在4.0-5.0%区间,较当前美元低200bp左右。在发行币种为人民币且投资人为境内机构的情况下,由人行跨境办负责后续监管,发行人无需直接与人行跨境办沟通,中债登与监管账户银行负责,资金使用满足人行跨境办对监管银行要求即可,相比外管对境外债的管理要求,可沟通空间较大。自贸债符合金融创新鼓励方向,得到一系列国家及区域政策的支持,建议发行人可积极布局自贸区债申报发行计划。

一、中资海外债一级市场发行情况

(一)2023年2月中资地产债发行情况:2月地产债发行数量及规模同比有所增加,但境内房企仅有万达一家在无备证情况下成功完成债券新发,反映在近期监管利好政策频出的背景下,中资地产债一级市场融资存在一定边际改善,但对于绝大多数房企海外债融资功能仍尚未恢复,后续利好政策是否有持续性实质影响仍有待观察

2023年2月共有11只中资地产债发行,同比上涨120.00%,环比上涨10.00%,发行规模合计8.21亿美元,同比上涨41.07%,环比下降39.45%,净融资规模为-68.17亿美元,地产债存量规模下降幅度仍保持高位。

本月新发地产债主要为香港地产公司,包括恒基地产、新鸿基地产等。本月境内地产主体完成1笔新发债券,为万达地产信用发行,不带银行备证,反映在近期监管利好政策频出的背景下,中资地产债一级市场融资存在一定边际改善。但对于绝大多数已出现展期、违约等负面的地产主体而言,海外债融资功能恢复仍希望渺茫,一季度中资地产债预计到期规模为209.09亿美元,再次迎来集中偿债高峰,市场后续仍面临严峻债务到期压力。

2月发行的11笔中资地产债均为新发债券。

发债主体方面,1月11笔新发债券中,10笔为香港房产公司,1笔境内房企主体为万达地产,发行金额为3.00亿美元,发行利率为11.00%。

过去一段时间内,监管部门将融资的“三支箭”陆续射向房地产,包括在银行信贷、债券融资及上市房企再融资方面给予支持。期间,两部门还出台了“金融16条”,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支持。上述利好对于市场信心恢复有一定提振作用,中资地产债二级价格有明显回升,但考虑到目前多数市场主体海外债均已出现实质展期或违约,后续政策利好能否实质改变一级市场融资现状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2023年2月中资城投债发行情况:2月中资城投债发行只数及规模同比有所增长,但环比仍维持下降态势,其中7只中长期自贸区离岸人民币债发行起息,只数及规模占比均维持高位,离岸人民币成本优势持续显现

2023年2月共有12只中资城投债发行,合计发行规模10.95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00%和102.54%,环比分别下降47.83%和51.55%,净融资规模为-5.03亿美元。由于发改审批收紧及美元利率持续高位运行影响,净融资规模已连续六月为负。

发债主体方面,发行规模前五的主体分别为昆明产投、上虞国资、赣州城投、新昌交投和即墨城投,发行金额分别为2.2亿美元、11.3亿离岸人民币、1.6亿美元、6.8亿离岸人民币和5.6亿离岸人民币。票息方面,昆明产投发行票息最高,达到9.8%,系直接发行,发行规模为2.2亿美元;港荣集团发行票息最低,为3.8%,为上海银行成都分行备证发行,发行规模为3.45亿离岸人民币。期限方面,本月除安吉国控发行期限为1年、昆明产投发行期限为2年以外,其余绝大部分债券发行期限均为3年期。

以起息日口径统计,1月共有7笔城投离岸人民币债券完成发行,合计规模约合5.09亿美元,占当月城投债发行总只数和规模的58.33%和46.48%,持续保持高位。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美元、欧元等外币利率持续高位,以及上海自贸区明珠债的热度不断上升,选择离岸人民币发行的城投债数量快速增长,自贸区离岸人民币债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选择。

发行利率方面,本月发行起息的7笔离岸人民币债中3笔为备证发行,票面利率3.8%-5.2%。总体而言,目前离岸人民币相较同期美元债及欧元债的成本优势越发明显。

此外,以定价日口径统计,2月还有3笔自贸区离岸人民币债成功完成定价将于4月起息,发行利率区间为4.00%-4.60%。

(三)2023年2月中资金融债发行情况:发行只数及规模同比环比均上升明显,净融资规模近半年来首次转正

2023年2月共有103只中资金融债发行,发行规模合计70.70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71.05%%和105.12%%,环比分别上升114.58%%和11.06%,净融资规模为30.49亿美元,这是近半年以来金融债净融资规模首次转正。

发债主体方面,发行规模前五的主体分别为交通银行(3笔)、上海商业银行(1笔)和中信证券(1笔),发行金额分别为6.00亿美元、38亿离岸人民币、27亿港元、3.5亿美元和2亿美元。

(四)2023年2月中资民企债发行情况:受地产债影响,2月中资民企债发行只数规模仍保持低迷,净融资规模下降幅度仍保持高位

2023年2月共有12只民企境外债发行,发行规模为11.21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40.00%和下降29.24%,环比分别上升20.00%和下降35.48%,净融资规模为-69.01亿美元。

发债主体方面,1月除民企地产主体外,另外有1笔中资民企债发行,发行主体为秦淮数据集团,发行规模为3亿美元,发行利率为10.5%。

2023年2月,无民企备证境外债发行。在支持优质民企境外融资方面,众和证券近一年已协助包括红星美凯龙、中伟股份、泰州三福重工、重庆财信等多家优质民企落实银行备证增信结构下境外债券的发行,约占同期民企备证境外债市场发行规模的45%。

(五)2023年2月备证项下海外债发行情况:2月备证海外债发行量环比有所下降,重庆三峡银行首次亮相海外债备证市场,备证下美元债发行票息维持高位,离岸人民币债保持稳定

2023年2月共有5只海外债采用银行备用信用证方式发行,规模合计为2.54亿美元,均为城投债。本月备证城投债发行数量及规模环比分别下降64.28%和下降73.71%,备证城投债占当月中资城投债总发行只数和规模的比例分别为41.67%和23.19%。本月开证银行中,北京银行、邮储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重庆三峡银行各发行1笔,其中重庆三峡银行为首次亮相海外债备证市场。

利率方面,2月以美元发行的备证海外债仅1笔,票面利率为5.9%,备证行为邮储银行。

2月无城商行银行备证美元债发行。

2月有1笔备证欧元债发行,备证行为江苏银行,票面利率为4.6%。

备证离岸人民币债方面, 2月有3笔以离岸人民币发行的备证海外债,票面利率为3.8%-5.20%,发行利率保持稳定。上海银行票面利率最低,为3.8%,再次创下近年来备证离岸人民币债利率最低水平,重庆三峡银行票面利率最高,为5.20%。

二、中资海外债二级市场表现情况

(一)2023年2月宏观市场情况:美债利率持续上升,10年期美债较上月末上涨了40bp

2023年2月,美债利率持续上升,10年期美债于2月28日收于3.92%,较上月末上升了40bp。

美元汇率方面,2023年2月美元指数也同样持续上升,月末收于104.98,较1月末上升了2.4%。

(二)2023年2月中资美元债指数表现:受美国CPI数据公布等因素的影响,中资美元债指数小幅回调

2023年2月,受美国CPI数据公布等因素的影响,中资美元债指数小幅回调。截至2月末,Markit iBoxx中资美元债指数、中资美元债投资级指数、中资美元债高收益指数最新报价分别为216.27、205.89和243.30,相较12月末分别下降-0.90%、-0.84%和-1.29%。

(三)2023年2月中资美元债二级交易价格波动较大个券:建业地产、绿景、华南城、广汇汽车协鑫新能源等主体个券涨幅居前,希慎兴业、南丰国际、九鼎集团、远洋集团等主体个券跌幅较大

2023年2月,债券涨幅居前的债务主体主要包括建业地产、绿景、华南城、广汇汽车协鑫新能源等,具体涨幅居前个券情况如下:

2023年2月,债券跌幅居前的债务主体主要为希慎兴业、南丰国际、九鼎集团、远洋集团等,具体跌幅居前个券情况如下:

三、中资海外债市场后续融资策略及建议

(一)《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发改委后续审批政策及管理将进一步趋严,建议符合条件的发行人应抓紧申报,对于暂不满足条件的发行人也可以尝试监管相对宽松的364天短期海外债

2023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自2023年2月10日起施行。结合前期发改委窗口指导意见,可以明显看出当前审批政策及管理正在逐步趋严,建议满足发改最新窗口指导要求的发行人尽早启动申报工作,抓住海外债窗口期机会,匹配合适项目优先获取批文,以占得先机,避免后续政策不确定因素的困扰。

此外,相比发改委审批的中长期限海外债,1年以内中资海外债(简称“364海外债”)的监管相对宽松,近年来中资海外债的发行期限也有明显短期化趋势。在当前发改审批相对较严格的背景下,若暂时无法满足相关要求的发行人也可以考虑364海外债,从而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发展。

(二)离岸人民币债相较美元债成本优势凸显,且对于近期有计划发行新债置换到期美元债的发行,当前汇率水平也处于较好窗口期,建议后续仍可优先关注离岸人民币发行币种

美元利率目前仍处于高位运行,目前总体发行成本较高,而离岸人民币相较外币具有较大成本优势,去年以来发行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在4.0-5.0%区间,较当前美元低200bp左右。此外,截至2023年2月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收于6.94,2020年上半年汇率则在6.84-7.18区间,对于3年期美元债到期有借新还旧需求的发行人而言,当前汇率水平处在较好窗口期,可积极考虑以自贸区人民币债置换到期美元债。

(三)自贸区人民币债逐渐兴起,得到监管机构的鼓励支持,作为境外债创新渠道具有监管用款政策相对宽松、成本可能相对美元更低、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等优势,建议发行人可积极筹划自贸区债申报发行计划

自贸区债是目前政策较为鼓励的一种创新金融工具品种,中长期自贸区债由国家发改委比照境外债管理,需事前做外债备案,存量批文可以直接转化使用。自贸区外债鼓励发行离岸人民币,发行人可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在发行币种为人民币且投资人为境内机构的情况下,由人行跨境办负责后续监管。发行人无需直接与人行跨境办沟通,中债登与监管账户银行负责。资金使用满足人行跨境办对监管银行要求即可,相比外管对境外债的管理要求,可沟通空间较大。自贸债符合金融创新鼓励方向,得到一系列国家及区域政策的支持,建议发行人可积极布局自贸区债申报发行计划。

附录:

2023年2月中资城投债发行明细(定价日口径)

关键词: 自贸区离岸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