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财经 > 正文

“通缩”是个伪命题? 全球百事通

发布时间:2023-04-14 22:24:49        来源:上甲数据


【资料图】

“年初以来CPI走势逐步回落,3月同比已降至1.0%以下,确实表现比较低迷。”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21记者表示,更能反映整体物价水平的核心CPI同比也在1.0%左右徘徊,说明当前物价走势确实偏低,引发市场关于通缩的担忧。

对于PPI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王青也坦言,确实已经处于通缩状态,但这是建立在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国际原油及国内煤炭等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冲高基础上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 PPI累计同比涨幅高达8.1%,2022年上半年累计同比涨幅也达到7.7%。

在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看来,CPI同比与环比持续大幅超预期回落,显示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确实面临了较大的通缩风险。“未来,猪肉价格以及国际能源价格大概率维持呈震荡走势,基数效应下其对CPI的影响将由拉动变为拖累,从而推动CPI进一步走低,通缩形势将更加表面化、显性化。”

李宗光进一步指出,核心通胀的长期低迷,显示的是我们内需恢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劲,这才是通缩的本质。“通缩犹如牛皮癣,一旦沾上,极难清除,而其危害甚大,不应坐视不管。”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则认为,当前的物价与经济形势与“通缩”明显不同。“通缩是有严格定义的。物价暂时性走低或少数品类价格下跌,都不能被称作通缩。只有当物价下跌同时具备持续性和普遍性,才能确认通缩来临。”

罗志恒分析称,一方面,当前价格下跌不具备持续性和普遍性。具体而言,春节错位因素导致今年1月CPI同比上升、2月同比下滑,去年3月国际油价与粮价因俄乌冲突而快速走高,进一步压低了今年3月同比。“可以预见,4月CPI同比将进一步下滑,因为去年4月疫情反弹导致物资紧张,基数偏高。1-4月CPI同比走弱属于意料之中,5月之后将迎来回升,PPI也是同理。”

同时,罗志恒指出,当前经济非对称恢复,物价涨跌分化,并非普遍下跌。“疫情限制解除后,服务消费恢复显著好于商品消费,服务价格涨势也好于商品价格。3月PPI同比下行,主因国际输入性因素带动国内石油、有色金属相关行业价格下行,但国内生产和市场需求持续改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钢材、水泥等行业价格有所上涨。”

另外,从经济阶段来看,罗志恒认为,中国经济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服务业尤其是餐饮等快速恢复。工业增加值、消费、投资都在向上。在罗志恒看来,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而非衰退,只是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

对此,中金公司研究部也指出,通缩包含但不止包含物价放缓,还要结合“两个特征、一个伴随”(物价持续全面下降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以及伴随经济衰退)来判断,当前物价下降既不全面亦难持续,货币供应创新高,经济已步入复苏。“我们看到的是需求驱动的物价正在回暖,而非步入通缩。”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也发文表示,在货币增长大幅度超过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所谓“通缩”是个伪命题。“货币走高,价格走低,这不是通缩,是产能过剩和消费需求不足抑制了价格上涨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