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财经 > 正文

世界速递!饲料已成粮食消费大头

发布时间:2023-03-13 08:28:38        来源:上甲数据

人不吃饲料,饲料粮如何能威胁到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内动物生产产业主要以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大豆豆粕为蛋白饲料。其中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通常一斤大豆产出0.8斤豆粕。“在豆粕替代方案出台前,玉米在饲料中的占比为60%-65%,豆粕占比则在20%左右。”


【资料图】

以非洲猪瘟发生前的2018年为例,当年我国生猪出栏量6.9亿头。通常来说,一头长到250斤左右出栏的肥猪,一生至少需要650斤饲料喂养。若按一斤饲料用到0.6斤玉米和0.2斤豆粕计算,一头猪一生就要消耗掉390斤玉米和130斤豆粕,那么6.9亿头猪就需要消耗掉1.35亿吨玉米和4485万吨豆粕。

同年,中国玉米产量为2.57亿吨,也就是说中国一半的玉米被用来喂猪了。而大豆当年产量仅为1600万吨左右,即使全部加工为豆粕去喂猪,依然存在超过3000万吨的豆粕缺口。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饲料消费约3.8亿吨,约占粮食消费总量的48%,其中,玉米仍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而大豆产需缺口则有所扩大。

这就导致饲料粮对进口的依存度较高。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粮食进口量1.4687亿吨,其中大豆和玉米居前两位,分别达到9108万吨和2062万吨,合计占比高达76%。

随着玉米和大豆需求量的飙升,二者的价格也持续水涨船高。刘永好表示,过去一年粮食价格上涨明显。由于俄乌冲突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导致粮食供应和运输受到较大影响,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价格上涨超过25%。

而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又会推高生猪养殖成本,并进一步带动猪价上涨。据新希望六和接受投资者调研披露的数据,猪料每吨均价从年初到年末价格上涨600元—700元。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居民的消费负担。

饲料粮持续短缺,还可能会导致“人畜争粮”矛盾加剧。林国发指出,饲料粮价格攀升将驱动口粮作物转饲用消费。过去两年,一些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采购稻谷和小麦替代玉米做饲料。

去年发生的“青贮小麦”事件就从侧面反映出国内口粮与饲料粮边界存在被“打穿”的可能。

我国小麦以冬小麦为主,以华北地区为主要产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去年5月,就在小麦即将收获之际,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被爆有农民在小麦未成熟时,连同青秸秆一起收割卖给收购商或养殖场,最终作为青贮饲料喂养牛羊。

由于小麦的种植与收割事关主粮安全,这一事件在互联网传播之下引起巨大反响,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