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11月起,菜籽月度进口量大增,增加了菜粕供应。陶朝辉分析称,虽然从年度菜籽进口数据上看,去年国内油菜籽进口量同比依然下滑,但月度数据却显示出菜籽进口迅速增加的趋势。根据船期数据预估,2023年2月和3月,菜籽月度进口将延续此前的大增势头。
“进口菜籽大量到港,工厂维持较高开机率。1月国内进口菜籽压榨总量为50万吨附近,环比极为接近,同比增加逾两倍。随着春节后榨企开机率逐步回升,菜粕产量、供应量逐步增加,菜粕库存较春节前大幅攀升,叠加需求端仍处于季节性淡季,对菜粕价格构成压力。不过,菜粕盘面贴水、豆菜粕价差高企,菜粕对豆粕替代优势明显,一定程度上也支撑菜粕价格。因此,短期内菜粕或继续维持高位振荡运行。”张应钢说。
陈界正认为,目前,豆菜粕价差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菜粕在饲用性价比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饲料厂上调菜粕比例,因而当前菜粕提货量也同样处于较高水平,油厂采购和预售进度均相对较快,现货及近月基差维持坚挺。从基本面来看,国内菜粕将整体呈现供需两旺态势。虽然从全年来看,国内菜籽进口量将明显超过去年水平,但整体来看菜籽供应压力主要集中在近月,季节性以及高价差对提货的带动将使得后续库存压力可能小于豆粕。因而菜粕走势虽然跟随国际油籽丰产趋弱,但实际表现或强于豆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2月国内油菜籽主产区不利天气也会影响菜籽产量。”陶朝辉表示,今年1月,国内油菜籽部分主产区降雨天气较多,且据中国气象局预报,2月南方地区仍然多阴雨天气。江汉南部、江淮、江南、华南及贵州等地累计降水量有40—70毫米,江南部分地区有80—150毫米,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至两倍。而低温阴雨天气会造成油菜长势弱、授粉不良、病虫害多等问题,进而导致减产。不过,目前阿根廷以及国内菜籽产区的天气影响还不明朗,菜籽进口增加的影响则已初步显现,操作上建议关注为主,注意回落风险。
本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