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回顾
本周国内宏观数据主要有:
(相关资料图)
7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
中国7月官方综合PMI值为51.1,前值52.3;7月官方制造业PMI值为49.3,预期48.9,前值49;7月官方非制造业PMI值为51.5,预期53,前值53.2。
8月1日,IHS Markit公布数据。
中国7月财新制造业PMI值为49.2,预期50.1,前值50.5;7月财新综合PMI值为51.9,前值52.5;7月财新服务业PMI值为54.1,预期52.4,前值53.9。
海外方面宏观数据主要有:
8月1日,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数据。
美国7月ISM制造业指数为46.3,预期46.9,前值46;7月ISM非制造业指数为52.7,预期53,前值53.9。
8月2日,ADP公布数据。
美国7月ADP就业人数为32.42万人,预期19万人,前值45.5万人。
8月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
美国7月29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2.7万人,预期22.5万人,前值22.1万人;7月22日当周续请失业救济人数为170万人,预期170.8万人,前值167.9万人。
货币政策
本周国内利率债市场相对稳定,十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65%上下。本周美国债券市场收益率依旧上行,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从3.95%上行至4.04%。
货币市场方面,本周资金面宽松。
汇率方面,本周人民币在岸汇率和离岸汇率小幅下调,周五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收于7.188左右,美元指数先涨后跌,黄金下跌。
股票市场
本周(7.31-8.4)在全球主要指数均下跌的情况下A股走出独立行情。受益于市场预期政府将放松房地产行业和刺激金融行业,市场情绪持续升高。风格方面,中小盘表现好于大盘。50/300/500/1000指数分别上涨0.07%/0.70%/1.41%/1.08%。
本周行业间表现分化。以券商为代表的非银金融和房地产领涨行业。TMT版块经过2周调整本周迎来反弹。而受医药行业反腐影响,医药生物行业出现较大幅度调整。
注释:圆圈:每个圆圈代表一只个股,其大小代表流通市值规模相对水平。
横杠:行业中个股涨跌幅中位数。
本周截止收盘A股PE 25.07倍,处于历史中位数偏下水平。
注释:全部A股剔除银行PE:由于银行盈利约占全部A股盈利的40%,且估值呈现长期下行趋势,因而剔除更能反映市场真实估值水平。
Shiller PE:由于经济周期的存在,根据过去一年盈利水平计算的静态PE往往出现失真。Shiller PE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计算过去几年完整经济周期经通胀调整的平均盈利,还原当前股价在平均盈利水平下的估值。本文数据以过去5年为基础(同样剔除银行)计算Shiller PE。
美国方面,各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跌。一方面,惠誉调低美国政府信誉等级至AA+。另一方面,上周公司季报密集发布。苹果iPhone销售数据并不理想,季报发布后股价下跌3%。
欧洲方面,股指基本跟随美国下跌。英国央行跟随美国上周加息步伐,调升25bp,目前基础利率达到15年来最高水平5.25%。但7月欧元区通胀数据显示出缓和迹象,从6月的5.5%回落至5.3%。
债券市场
本周债券市场保持稳定,市场开始开始进入数据真空期。利率债市场在多重刺激政策之下仍然保持韧性,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从市场上看,市场对于目前出台的各项刺激政策预期较低,认为对经济的作用可能不大,这正是债市多头的动力。
对于利率债市场,我们的观点仍然是可能有利润空间,但是风险大于机会,参与的价值不高,利率债市场利润最丰厚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本周市场焦点仍然在于地产债,对于碧桂园和万达能否脱险,市场仍然有很多争议。首先我们认为,国内债券市场已经承受一家恒大带来的巨大冲击,如果再来一轮同样体量的碧桂园冲击,那么显然是房地产市场无法承受之重。
虽然说没有人希望碧桂园倒下,但是从定价上,市场也不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碧桂园能够活下来。从政策上看,本周从央行开始逐步喊话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一方面是呵护银行体系提前还贷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给房地产市场注入信心。
同时,各个地方也在逐步实行房地产放松政策,但这些政策可能已经晚了。至少从债券价格上看,市场已经放弃民营房企。
注释:蓝色部分为中证信用债高收益指数(左轴),红线为彭博中国高收益美元债指数(右轴)
本周中证转债指数收414.36,较上周涨0.38%,中证1000指数收6535.32,较上周涨1.08%, 转债价格中位数为123.79,较上周跌0.07%,转股溢价率中位数36.74%,较上周跌0.14%;淞港可转债估值中位数122.86,较上周涨0.62%,本周银行、券商板块表现依旧坚挺,相关转债表现亮眼,中证转债指数延续上涨趋势,转债估值整体处于高位运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