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如果戏曲主要靠国家养着,那必然会是今天的样子,不可能改变。国家的经费,必然是圈子里有影响力的大佬划拉地盘分配,基层演员因为人数多,离核心远,待遇也不可能好。花大价钱排出来的大戏,也不可能有什么创新。因为这样的大戏,首要任务是四平八稳,不能出错。要是排出个让人争议还是不是戏曲的剧目来,那是会惹麻烦的。至于排出来的大戏有没有爱看,并不重要,因为“大戏”本来就不是对观众负责的。因此,讨论钱去哪里了,根本没有意义。
戏曲要传承,要发展,在我看来,必须回到市场。戏曲并不算特别久远的发展时,本来就是围绕着观众需求不断变化的。离开观众,靠国家“扶持”,戏曲必然会死的。因为一点点的改变,都得担心被批评“亵渎经典”,从而失去财政支持。
戏曲的现状其实没那么糟糕,剧场的票还是可以卖出去一些的。在歌曲里加入戏曲也是现在常见的编曲形式,戏曲舞台,也可以考虑让自己的表演形式灵活多变起来,和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甚至可以考虑让戏曲的故事节奏明快起来。
如果无论怎么努力,观众都不买账,那戏曲消失就消失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总有表演形式要消失的。要保留文化,录像,写书,存进博物馆就是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