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日前,多家三四线造车新势力曝出危机。其中,包括威马、恒驰、天际、恒大汽车、雷丁汽车等二三四线造车新势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日前海南特区报的消息,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威马汽车4S店全部关门,由于找不到售后,没有配件,2000余位车主保养维修难。
事实上,威马曾于今年年初被曝门店关闭、黄冈工厂拖欠工人工资,并被上海青浦消保委警示经营异常,谨慎购买。
而恒大汽车日前2元“甩卖”47个项目也引发业内关注,据说这些项目的总估值超600亿!背后原因是工厂因“缺钱”停产!此前,恒大发布了公告称旗下恒大汽车在交付900辆之后,因资金不足,天津工厂暂缓生产恒驰5(图片|配置|询价)。
恒驰5最低售价:17.90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3908车友热议二手车暂无此外,5月10日,爱驰汽车人力资源部发布《关于四月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该通知称,鉴于目前面临的资金挑战,公司不得不做出四月工资再次延迟发放的决定。
据微博用户 @朱玉龙 -YL 爆料,爱驰汽车目前已开启居家办公。
而 @科技媒体电厂 表示,有爱驰员工透露,这一居家办公规定实际上是爱驰汽车已经暂停运营,原因是资金短缺。
天际汽车同样深陷困境。根据天际汽车(长沙)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天际汽车停工停产通知》,鉴于公司资金情况和生产与销售计划影响,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
这些车企各有各的问题,但核心问题都是卖不动车了,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弱势地位无法扭转。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爱驰汽车累计销量为536辆;威马汽车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为0辆;天际汽车的销量则为237辆。
根据懂车帝援引乘联会数据显示,爱驰汽车旗下两款车型 U5、U6 在 4 月的销量分别为 16 辆及 3 辆,近半年销量分别为 222 辆及 29 辆。
而恒大汽车官宣暂缓天津工厂生产恒驰5的背后,是仅向客户交付900辆车,与此前官宣计划首批生产1万台目标相差巨大。
其次,这些厂商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风口期没有吃到红利,欠缺成熟的产品路线与技术规划,理想做的比较好的是一开始就走好了增程式路线。而从天际汽车来看,一开始定位入门级电动车,之后转型做高端,看到增程式火了又改走增程路线,这导致消费者对其认知非常混乱,自然不买账。
而爱驰一直在做海外市场,主场在东南亚与欧洲,没有在国内市场发力,白白错失了过去几年国内新能源发展的红利期。而由于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只做海外,导致海外市场一直没有起色,天际汽车在在国内几乎没有市场认知,资本也不认可,持续融资能力存在问题。
其三是品控问题是许多新势力车企的共性问题。比如恒驰5于在2021年7月6日开启全球预售,不到15天订单超3.7万辆,但随着量产之后,品控问题随之而来。
彼时就有视频博主表示,恒驰5拿到手就出现了问题,车机屏幕文字发生重叠,踩刹车还伴有异响,表显剩余12公里时车辆突然趴窝,同时存在座椅通风打不开,座椅加热关不了等问题。
威马的问题也大致如此,从2020年开始,威马汽车发生了多起车辆自燃事故,让威马品牌与销量遭遇极大冲击,威马官方承认了这批车的确存在电池安全隐患,召回了1282辆车,但在2021年12月下旬,威马汽车分别在海南、河南两地发生3起威马EX5汽车自燃事件。这些在早期就出现的品控问题,验证了消费者的担忧,中后期如果没有质量过硬的爆款产品,是很难做大的。
从这些新势力曝出的问题来看,行业进入洗牌的前兆。
造车新势力,淘汰出清一批企业的时间节点已到
2018年,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已经超过了487家;但到了2023年,有数据显示,能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下40多家。粗略计算,在短短五年时间,有超过40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消失。
从今年越来越多造车新势力面临危机的情况来看,淘汰出清一批企业的时间节点已经到了。
大概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今年的市场大环境不好,消费需求不振,价格战不断,随着国6B时间节点到来,以及新能源车库存积压,下半年或还将有新一波价格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一些销量规模小、资金链紧张的弱势品牌淘汰。
目前传统头部厂商已经在加速转型,宝马、奔驰、大众、丰田等全球汽车巨头均宣布将扩大中国研发话语权,推出更适合中国市场的纯电汽车产品。吉利、长安、长城等传统自主头部车企,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已经在纯电、混动领域加速蚕食市场。
比亚迪、上汽通用等部分头部传统车企已打破过去定价体系,实现了新能源汽车“油电同价”。
而在新势力阵营,目前除理想汽车等少数头部之外,多数新势力车企普遍没有摆脱持续亏损的境地,多家新势力车企的现金储备,已呈现持续萎缩的态势,随着传统车企的全面转型和产品的持续推出,这批新势力越来越危险。
在未来两三年,可能还将继续淘汰一批新势力企业。
部分三四线造车新势力扛不住了,背后有什么深层原因?
从曝出裁员、关店的这些新势力来看,他们其实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首先是,它们原本早在风口之初入局,但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形成自身独有的创新与产品能力,都是依赖融资,找代工厂造车,但如前所述,一些厂商品控堪忧,产品质量频现短板,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对于新势力来说,由于本身缺乏传统厂商的品牌优势,建立信任价值是重中之重,如果在前期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又迟迟无法解决,中后期拿不出爆款,品牌信任坍塌,基本上就很难走下去。
其次,新势力造车本质都是学特斯拉,但基本什么都缺、缺钱、缺产品能力、缺技,缺供应链把控能力。很多新势力是依赖融资的资本驱动模式,资本求快,要短期产出,要投资回报率。因此,这些企业需要依赖融资短期内去把声势与品牌做起来,吃到前期风口红利,才有活下来的可能。
恒驰5最低售价:17.90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3908车友热议二手车暂无但是如果没有吃到前期红利,在中后期就非常危险。从造车越来越像手机行业的格局,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二八效应很快就要来了。
因为部分造车新势力的玩法与智能手机类似,借助成熟的产业链,快速找代工厂造出来一款车,贴个牌子,就能开始卖车。
我们可以回顾十几年前的国产手机发展之路,只要有钱,都能造手机,系统有联发科完整的方案,外壳可以找人代工,甚至专门有第三方把整机造出来,你想要啥牌子贴上去就好了。前期大量山寨手机推出来了,但在今天,又有多少活下来?
因此,前期红利期的时候,大家都能有肉吃,一旦到了后期,就会非常艰难。从爱驰、恒驰、威马等弱势新势力来看,它们本身缺乏创新能力,和传统主机厂一样,就是一家普通的制造业公司。
大家都是在抄作业,新势力只不过是抄的比传统主机厂早两年而已。抄作业这个事,你早再长时间也积累不了优势。
我们从手机行业来看,在行业整体成长期,很多厂商都在增长,行业一片繁荣景象,但在今天成熟期,大量二三四线都消失了,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苹果的护城河越来越坚固,市场不断向头部集中。
本质上,就是大量三四线厂商都在做抄作业这个事情,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特色。
而伴随着市场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所有公司都回到了制造业这条比卷的道路,传统车企的底蕴更深,无论是研发,生产,还是采购,销售都有着更丰富的经验和积累,部分新势力便开始开始显得乏力。毕竟,彼此研发费用、营销费用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长期来看,是产品竞争力差距会越来越明显。
正如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鸣宇表示:“当一个消费者想买车的时候真正想到的只有3个品牌。很多品牌越来越同质化,都是黑科技,但最后消费者完全丧失了记忆点。”
威马、恒驰、天际、爱驰这些三四线新势力面临的局面,其实是行业洗牌期的前兆。事实上,这无疑给还在岸上的新势力敲响了警钟,要想在未来的全球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走出同质化的比拼之路,找到自己的特色与差异化,比如可以学习部分燃油车车企,做个性化、小众化的非主流车型。打造鲜明的特点和定位,在这一小众市场中占据极高的竞争力。沃尔沃,凯迪拉克,铃木,吉普,这些车企都是靠着在某一方面的独特竞争力,站稳市场。
沃尔沃,你想买安全就能想到它。铃木是操控好、经济省油、提速快。而凯迪拉克是悬挂系统更加先进。凯迪拉克CT5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跑车级别的MRC主动电磁感应悬挂。
这种小众市场要深耕,如果谁能在某一小众市场、某一个特色用户痛点上获得认可,率先占据市场,就能成为小而精公司。
而头部的理想与蔚来、小鹏都有明显的标签特色,理想的优势是增程式带头大哥,蔚来是换电服务,小鹏标签是自动驾驶。目前来看,这些陷入困境的新势力,都没有明显的产品标签与差异化特色的,或者说品牌标签、特色与产品差异化是非常模糊的,其实对于当前很多三四线新势力来看,都有类似的问题,活在危险区,还没有到安全区。及时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做好小众市场,别学特斯拉与比亚迪,才是三四线新势力破局的开端,留给它们的时间不多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