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财经 > 正文

橡胶进入年中淡季,不宜抱有过高期望

发布时间:2023-07-07 10:33:20        来源:上甲数据

纸面预测大致均衡,现实逻辑供需惨淡

回顾早已过去的2023年一季度,橡胶市场无疑是极度过剩的:全球第一大产胶国泰国天然橡胶产量高达152万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19.1%;最大的需求方中国天然橡胶表观消费量为37万吨,同比增加13.8%,但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ANRPC最新数据显示:5月全球天然橡胶产量料同比增长0.3%至100.6万吨,天然橡胶消费量料同比增加3.5%至127.2万吨。ANRPC对2023全年预测: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增长2.5%至1488.8万吨,其中,泰国+2.5%、印尼+1.8%、马来西亚+11.4%、越南+0.1%;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量增加0.3%至1511.8万吨,其中,中国+4.3%、印度+1.9%、马来西亚+5.8%、泰国-26%。


(相关资料图)

纸面数据来看,全球天然橡胶供需情况整体上大致平衡,然而进入年中淡季的实际情况是,橡胶市场正重新面对供需惨淡的现实逻辑。

全球产区处于雨季,厄尔尼诺天气炒作

目前,全球天然橡胶主产区已经进入雨季,前期干旱的影响基本消退。

东南亚降水量和往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偏少,泰国受到高温天气影响,不利于橡胶树出胶,原料胶水产出偏低。云南版纳地区近期雨水充沛,但持续的雨季导致割胶作业受阻,新胶上市进程再次推延,原料产出较往年同期偏低。海南今年物候条件正常,原料如期放量,日均收胶约4000吨左右。

在干旱和收储影响证伪后,橡胶供应端已无新的炒作题材,尤其是产量季节性递增和库存反季节性累积,使得近端表现乏力。根据以往经验,RU09合约是沪胶三个主力合约中最弱势的,7-8月期间通常无法依靠供应端驱动上涨行情,但下半年厄尔尼诺现象正在酝酿中,移仓换月后RU01合约存在天气炒作的可能性。

进口集港压力暂缓,出口前景存在隐忧

橡胶产业链进出口方面,中国所处的环节较为特殊,本身既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橡胶轮胎出口国,来料加工贸易占相当大的比重。

进口方面,回顾2022-2023年割胶季,由于海外衰退预期造成需求滑坡,大量东南亚出产的橡胶货源转而流入国内市场。5月中国天然橡胶进口量为47.28万吨,同比增长39.96%;1-5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共计276.7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0.38%。不过随着海外需求缓慢恢复,预计出口至中国的橡胶比例将降至50%以下,2023下半年中国橡胶进口量或将逐步同比减少,但也只是相对于2022年同期,绝对数量上仍然较多。

出口方面,国内橡胶下游行业整体迎来淡季,轮胎配套和替换需求双双转弱,只有轮胎出口订单意外地表现较好。2023年1-5月,中国半钢胎出口量总计9483.9万条,同比增长17.23%,全钢胎出口量也有接近10%的同比增长。美国是中国轮胎企业最大的海外单一市场,由于其本土产能增加,后期对中国轮胎需求将出现下滑。

进出口整体来看,对国内橡胶供需关系的影响大概率中性偏空。

反季累库趋势渐息,去库拐点有待确认

由于2022-2023产季原料丰收,以及东南亚向中国出口增多,今年国内天然橡胶社会库存出现反季节性的累库现象。进入下半年,青岛地区橡胶库存累增趋势放缓,目前观察到边际上的去库迹象。

截至2023年7月初,中国天然橡胶社会库存为159万吨,较上期下降1.12%;青岛地区天然橡胶一般贸易库16家样本库存为68.74万吨,较上期减少2.19%。一方面进口船期持续到港,另一方面下游轮胎厂逢低采买情绪好转,短期一般贸易出库率大于入库率。不过,中下游成品库存积累和终端消费走弱,令橡胶用户对原料补库存在犹豫,出货情况并不乐观。

未来国内橡胶库存或见顶后小幅回落,但整体库存水平仍处于高位,目前尚不能确认去库拐点,对期现货价格形成压制。

橡胶市场阶段小结:平淡无奇、缺乏亮点

依据历史经验,年中前后如无重大变故,天然橡胶市场表现缺乏亮点。

供应方面,目前国内外主产区仍未大规模上量,但随着雨季物候条件恢复有利,预计后期原料产量将逐步回升。

需求方面,内需低迷使得产业链下游走货不畅,产成品库存堆积令轮胎企业等用户对原料橡胶的采购需求欠佳。

库存方面,最近青岛地区橡胶库存短期拐点出现,但国内社会库存绝对数量已处于高位,对现货端仍有较大压制。

消息方面,业界对于国储轮储传闻仍无定论,如无进一步消息推进,则交易逻辑上基本证伪。

基差方面,目前沪胶期现价差处于历史同期较高位置,而绝对价格处于历史低位,相对限制了下行空间。

综上研判,天然橡胶基本面将延续弱势,缺乏趋势性上涨的核心驱动,未来两三个月走势依旧承压,短期行情则跟随宏观情绪和大宗商品波动为主。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