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财经 > 正文

棉花棉纱:高处畏寒,下游负反馈加剧-世界焦点

发布时间:2023-06-18 10:13:09        来源:上甲数据


(相关资料图)

从桂林会议交流来看,大家对于国内后市看法转为谨慎。首先,下游负反馈正在加剧。纱、布成品呈现累库趋势,成品价格向原料端跟涨缓慢,成交有限。第二,棉花的相对价格开始高估。下游大型纺企反馈,逐渐考虑对粘胶纤维等替代品的采购,而棉涤、棉粘价差继续走高,非棉类纤维的性价比在凸显。此外,随着国内棉价走高,进口棉利润开始恢复。第三,随着价格上行,对进口配额增发、储备棉轮出等政策的呼声日益高涨。第四,抢收预期有所降温。进入六月随着气温升高,棉苗长势好转,而棉价上涨自然也引发了轧花厂对后市下游承受能力的担忧,包厂及收购态度有所谨慎。

而谨慎的态度在短期内会令棉价承压,但未来价格走势,还需要站在一个动态且长期的视角来分析,我们仍将关注点放在棉花的农产品属性和外贸形势的发展上,对后市依然维持回调有限,继续看涨的态度。

当前谨慎的态度更多来源于市场对于棉花工业品属性的认识,其背景在于外贸订单的乏力。但我们注意到,目前整体后道的产成品库存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仅次于21年同期,优于19、20、和22年。此外,纺纱端的淡季特征不明显,开工负荷走弱的时间晚于正常年度,走弱的幅度弱于正常年度,但也差于21年同期。所以目前外贸乏力的下游情况顶多对价格上涨带来遏制,难以对棉花价格产生形成过多利空。此外,之前我们提到,棉花市场未来的农产品属性会愈发增强,这与从工业品属性出发的研判也是形成了天然的分歧。

站在皮棉市场的供需环节,本年度可供应棉花量收紧已成事实。本周五中国棉花信息网公布了5月底的库存数据,新疆棉商业库存量为237.94万吨,通过环比将近100万吨的变化以及出疆棉数量、公检数量进行对比,的确存在明显的人为调整迹象。而对这一事实多空双方的解读也是存在分歧的,多头的理解在于库存量偏低的事实的确存在,而空头则将此发布的库存数据理解为符合市场预期,甚至库存水平高于相关机构调研数据,且市场对这部分异常值也已经完成了计价。不过笔者认为,237.94万吨和部分机构调研数据存在的差距仍将成为后市交易点之一,因为发布方的公信力已经遭到了质疑。此外,商业库存大幅调整,对产业心态也存在实际影响,但在政策保障下本年度供需矛盾仍可借助配额发放和轮出进行调控。

在产业自身谨慎态度和可调控的政策预期下,市场的预期差集中在未来外贸形势的发展上。我们对于服装外贸的分析落脚在对美国服装市场库存周期的判断上,当前乏力的外贸订单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本身处于服装去库的周期,在消费动力不足的影响下,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悲观预期会降低来自中国、东南亚的服装进口量,以优化服装库存。但1-5月全美服装类cpi逆势走强,侧面反映出终端零售的起色,或可推动美国服装市场补库周期的到来,改善外贸形势。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