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财经 > 正文

【全球热闻】市场避险情绪有所缓解,铜铝先抑后扬

发布时间:2023-05-26 18:20:06        来源:上甲数据

摘要:


(资料图)

随着可能的债务违约日临近,市场情绪波动较大,债务上限协议初步成形的消息令市场避险情绪有所缓解。另外,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但通胀上升,消费支出还在继续,提振美联储加息预期,但美联储决策者对下月是否继续加息存在意见分歧。

铜基本面来看,供应端因部分冶炼企业检修导致到货量减少,但进口窗口打开后进口流入逐渐增加,且近期仍有流入预期,消费端受铜价走低刺激下游采购略有增加,但终端需求不足是抑制电解铜消费的关键因素,电解铜去库幅度放缓。

铝基本面来看,电解铝产量缓慢回升,但铝水比例较高,铝锭供应量下滑,电解铝延续去库趋势,且处于较低水平,但终端需求不足,加工企业新增订单量下滑,尽管铝价走低但下游下单表现一般。关注电解铝及铝棒等库存变化。

本周铜铝先抑后扬,重心有所下移。数据来看,沪铜主力CU2307合约周五收报65550元/吨,周涨1070元/吨,涨幅1.66%。沪铝主力AL2307合约周五收报18290/吨,周涨490元/吨,涨幅2.75%。

一、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本周关于美国债务上限谈判的消息影响市场情绪。因上周五有关提高债务上限谈判的中断,导致市场情绪再度重回避险情绪。5月22日周一,美国总统拜登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在华盛顿进行面对面会谈,但仍然没能达成协议。拜登和麦卡锡都承认,谈判的主要症结仍然是强制性支出上限问题。5月24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再度警告称,如果国会仍不采取行动提高债务上限,美国政府“极有可能”在6月初陷入债务违约,而这是不可接受的。当日,美国白宫与国会共和党方面关于债务上限问题再次举行谈判。在此前几次谈判中,双方均拒不让步,会谈无果而终。

随着可能的债务违约日临近,美国财政部也在做二手准备,一旦谈判无法及时达成债务协议,要设法避免违约。美东时间5月25日周四,媒体援引知情者消息称,美国财政部准备重启2011年债务上限陷入僵局时草拟的应急方案,一旦国会未能及时提高债务上限,突破上限后,要改变联邦政府处理政府部门付款的方式。政府内部已经讨论过该计划,但财政部尚未指示各政府机构改变付款的方式。

另据华尔街见闻讯,5月25日,有媒体传出债务上限协议初步成形的消息。该媒体从知情者处获悉,美国总统拜登和众议院共和党领袖、众院议长麦卡锡周四已经接近达成债务上限协议,双方在可支配政府支出方面只相差700亿美元就能达成一致。上述媒体称,协议旨在以限制政府支出换取提高债务上限。谈判代表可能仅就几个关键数字达成一项精简版的协议,将敲定可自由支配开支的支出上限,包括一些军费开支,让国会议员未来几个月通过正常的拨款程序,敲定住房和教育等可自由支配预算项目类别的细节。

另外,受新业务增长加速推动,服务业指数升至13个月高点。与此同时,随着订单萎缩和产出增长降温,制造业指数又回到了荣枯线以下。美国5月Markit服务业PMI初值为55.1,高于预期的52.5,也高于前值的53.6,创13个月新高。然而,5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仅48.5,创三个月新低,重回50荣枯线下方。Markit综合PMI初值54.5,预期53,前值为53.4,创13个月新高。制造业的通胀压力显著下降,而服务业通胀压力居高不下。高通胀和加息继续拖累美国经济增长,美国一季度GDP增速放缓但好于预期。美国商务部公布的一季度美国GDP终值,经季节和通胀调整后的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年率增长1.3%,好于上月公布的初值和预期值1.1%,但较四季度增幅2.6%大幅走弱。第一季度的大部分增长是由消费支出带动,在今年头几个月强劲的劳动力市场背景下,消费支出环比增加2.52%。美国家庭在服务方面的支出比最初估计的要坚挺,而商品方面支出则略显疲软。这与PMI数据相吻合。此外,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22.9万,远低于预期,从前一周24.2万降至22.9万。美国一季度个人消费支出(PCE)年化季环比修正值上涨3.8%,上修0.1个百分点,预期为3.7%,前值为3.7%。剔除食物和能源后的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环比修正值为5.0%,上修0.1个百分点,超过预期的4.9%。经济增速放缓,但通胀上升,消费支出还在继续,更高的工资是通货膨胀的主要驱动力。通胀较去年四季度走高,提振美联储加息预期。

美东时间5月24日周三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刚刚过去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决策者对下月是否继续加息存在意见分歧,但都强调行动取决于数据,未暗示可能降息。同时,他们暗示,准备一旦债务上限问题冲击金融系统,就采取行动维护金融稳定。在讨论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时,与会者指出,他们之前认为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已经很高,而因为近期银行业压力相关的风险,他们评估认为,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变得更高。

二、铜基本面分析

(一)现货供应偏紧,现货升水表现坚挺

本周铜价大幅走低,周中跌至64000元/吨关口后,刺激下游买兴,随着沪铜现货进口盈利打开,内贸市场流入部分进口货源,但可流转货源仍未显宽松。据悉周尾部分进口铜货源未如期进入市场,市场可流通货源偏紧,冶炼厂可出货库存偏低,令市场交易货源趋紧,现货升水低开高走。5月26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06合约报于升水180~升水250元/吨#

(二)终端消费难见起色,但铜价下跌吸引下游下单意愿

1-4月电网工程完成投资984亿元,同比增长10.3%。但4月单月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16亿元,环比减少33亿元。电源工程投资维持较高速增长,但环比也出现小幅下滑。1-4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802亿元,同比增长53.6%。其中,太阳能发电743亿元,同比增长156.3%;核电212亿元,同比增长52.4%。

加工企业方面来看,上周SMM调研了国内主要大中型铜杆企业的生产及销售情况,上周国内主要精铜杆企业周度开工率持续回升4.33个百分点,录得79.99%,创新高,主因华南地区铜杆企业在手订单十分充足,铜杆厂排产积极下,开工率提升较为明显,拉动行业整体开工率持续回升。从调研来看,周尾铜价回升后,铜杆行业新增订单表现回落,但由于精铜杆企业之前在手订单相对充足,因此发货及生产节奏并未受太多影响。分区域来看,华东、华中等地区整体开工率较上周变化不大,周初铜价重心下移至64000元/吨附近,下游下单积极,但周尾铜价回落后新增订单明显减弱。且由于上周华东地区电解铜升水快速上扬,令部分未对锁的铜杆企业原料采购成本增加,利润亏损之下有减产的动作。华南、华北地区订单增量则更较为明显,尤其是华南地区多个铜杆厂积极生产,成品库存去库节奏加快,区域开工率环比大幅回升。另外,再生铜杆近期始终对盘面升水,精废杆价差持续利好精铜杆消费。

(三)电解铜库存继续去库

本周主流地区铜库存继续下降。截至5月26日周五,SMM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环比周一减少0.43万吨至11.84万吨,较上周五下降0.51万吨,已经连续3周下降,较去年同期多1.08万吨。周内来看,全国各地区的库存多数是下降的。企业检修叠加经费价差较小,利好精通消费,并且本周铜价重心继续下移,刺激部分下游采购,但周内有进口铜流入,且终端需求不足,导致去库幅度收窄。

交易所库存来看,本周伦铜库存仍有小幅增加。截至5月25日,伦铜库存较上周五增4975吨至96950吨。

三、铝基本面分析

(一)企业开工率继续下降,主因终端需求不足

本周铝下游开工率继续下降,需求淡季氛围升温,多个板块面临着订单不足的问题。SMM讯,本周国内铝下游加工龙头企业开工率环比上周下滑0.3个百分点至64.1%。分版块来看,本周铝板带及型材板块开工率因需求回落下滑,板带企业短期消费回升无望,开工率将再度下滑;型材方面建筑及光伏订单均走弱,但考虑到终端组件产量及光伏装机量数据,光伏边框相关市场需求仍然较强,预计下半年仍有较强增长动力。周内合金、线缆及铝箔板块开工率持稳为主,而企业新增订单均呈现下滑态势,后续开工率难出现上行。本周铝价跌破万八关口引发部分下游积极提货,但整体提货量有限。

表2. SMM铝加工龙头企业开工率(%)

二)电解铝去库速度有所放缓

本周铝价延续下跌趋势,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整体铝锭出库表现有回落迹象,本周铝锭延续去库,但去库速度放缓。当前电解铝库存且处于较低水平。SMM统计国内电解铝锭社会库存65.7万吨,较本周一库存下降1.2万吨,较上周四库存下降4.9万吨,较2022年5月历史同期库存下降28.0万吨。并且本周铝棒库存回落速度有放缓迹象,截至5月25日国内主要消费低6030铝棒库存14.13万吨,较上周四库存下降2.07万吨,仍处于近三年同期高位。

本周伦铝库存攀升。截至5月25日,伦铝库存较上周五增20275吨至575475吨。

四、行情展望

随着可能的债务违约日临近,市场情绪波动较大,债务上限协议初步成形的消息令市场避险情绪有所缓解。另外,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但通胀上升,消费支出还在继续,提振美联储加息预期,但美联储决策者对下月是否继续加息存在意见分歧。

铜基本面来看,供应端因部分冶炼企业检修导致到货量减少,但进口窗口打开后进口流入逐渐增加,且近期仍有流入预期,消费端受铜价走低刺激下游采购略有增加,但终端需求不足是抑制电解铜消费的关键因素,电解铜去库幅度放缓。

铝基本面来看,电解铝产量缓慢回升,但铝水比例较高,铝锭供应量下滑,电解铝延续去库趋势,且处于较低水平,但终端需求不足,加工企业新增订单量下滑,尽管铝价走低但下游下单表现一般。关注电解铝及铝棒等库存变化。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源于公开资料,仅作参考之用。英大期货研究所力求准确可靠,但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完备性不作任何保证。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需要,不能当作购买或出售报告中所提及的商品的依据。本报告未经英大期货研究所许可,不得转给其他人员,且任何引用、转载以及向第三方传播的行为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英大期货有限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操作而导致的损失,敬请投资者注意可能存在的交易风险。本报告版权归英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