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期,国内外棉花期现货价格的较大波动引起了市场重视,其中郑棉主力2309合约期价3月27日自底部拉升以来,截至4月14日,最高涨幅达1000元/吨以上,未来棉花价格将如何运行?
在此之前,相关机构进行的棉农种植意向调查显示,新季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大概率是下降的。新政策公布后,在当前新疆及内地棉花产区正值春播关键时期,棉花价格预期的高低肯定决定着农民植棉意向,棉农将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未来棉花价格的涨跌又要怎么判断呢?
新季棉花种植意向下降
今年2月,中国棉花协会对全国10个产棉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975个定点农户进行了第二期2023年植棉意向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意向植棉面积较第一期调查进一步下降。本次调查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为4211.96万亩,同比减少3.7%,降幅较上期扩大2.7个百分点。其中,新疆地区植棉意向面积相对稳定,同比微降0.5%,与上期基本持平;内地棉区由于2022年交售价格同比下降较多、植棉成本增加,棉花收益同比大幅降低,同时较新疆棉区相比没有补贴,因此内地棉农植棉积极性继续下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植棉意向面积同比分别下降17.8%和30.3%,较上期分别扩大6.6和23.1个百分点。被调查的棉农中,15.7%农户植棉意向不明;与去年持平的占比最多,为66.1%;准备减少植棉面积的占15.0%;准备增加的占3.2%。
另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2022年新疆植棉收益平均每亩仅为58.4元(不含目标价格补贴),同比下降97.1%,植棉面积仍基本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稳定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对植棉收益有保障;二是棉花种植相对其他作物机械化程度高,降低了人工成本。部分地区植棉意向下降,主要是由于当地水资源减少、水价上调导致用水成本增加,同时部分非宜棉地区调减了棉花种植。种植意向徘徊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棉花补贴金额尚未拨付到位,2023年新一轮目标价格政策尚未公布,棉农心里没底,种植意向不明确。
3月30日,在中国棉花协会召开的四届八次理事会上,相关专业人士站在棉花种子企业和棉农的角度分析了今年棉花市场的情况。
一是从种子销售市场的角度上看,2023年棉花种植面积总体是下降的,内地的下降幅度要大于新疆。其中,新疆面积下降的幅度较小,主要是政策性增加粮食面积造成的棉花面积减少,今年种子销售市场启动比往年偏晚。另外,兵团的降幅要大于地方,主要是因为兵团的粮食面积落实较好,如某师部分棉田去年秋天就已经种了小麦,而南疆地区因为棉花收购结束的较晚,所以政策落实就没那么到位,今年春天才部分落实。长江流域的棉花面积下降的速度比较大,调研的数据应该达到30%以上,这主要是植棉效益不好造成的,被大豆作物替代比较多,大豆的管理要比棉花省工。在黄河流域,棉花面积下降的速度比长江流域大,主要是受种粮收益影响,调研降幅在40%以上,基本上都是被玉米、小麦替代,因为玉米、小麦的这个两季作物的收益要远远大于一季棉花的收益。
二是从种植者的角度来看,按目前市场价格应该是无利可图,在新疆,去年棉价大幅度下降,但是地租、农资、水费都没有降,尤其是地价,有的地区不降反升。低棉价是撑不住高地租、高农资、高水费的,2023年的棉花种植收益在新疆并不乐观,但是新疆目前没有其他好的作物可选择,棉农只能种棉花,如果出现了可以替代的作物,比如大豆、花生、玉米、小麦,如果从品种上解决速种的问题,可能对棉花种植面积有相当大的影响。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与玉米、小麦、大豆等相比,棉花无论是从栽培技术、机械化程度、经济收益、产业链完整度、国家政策等任何方面都没有竞争优势,棉农只能选择其他省工、省事、效益好的作物去种。
三是从国家的政策上看,粮食安全是第一位的,今年不仅种粮有丰厚的利润,而且补贴准时到账,而棉花补贴发放相对滞后。
关键词: